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喜迎省党代会】安徽法制报 | 检察协作合力赋能长三角
时间:2021-10-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第3720期>【喜迎省党代会】安徽法制报 | 检察协作合力赋能长三角
(10月14日《安徽法制报》头版头条) 

  原标题 

  我省检察机关打破地域界限 

  厚植深耕一体化理念 

  检察协作合力赋能长三角 

  本报记者 徐奥萍 

  长江,一路奔涌,在东部三角洲孕育出万千气象,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打破地域界限协同发展,正逐步成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新常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司法保障,近年来,安徽省检察机关致力于推进司法协同,深化检察协作,将一体化理念厚植深耕于心,立足职能,主动“破壁”,携手长三角司法“朋友圈”,唱响跨域共赢“协奏曲”。 

  弹性管理助社矫对象“出得去” 

  社区矫正对象倪某系芜湖市湾沚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控制人,因外出请假审批时间较长,为其经营业务带来诸多不便,2019年下半年,该企业订单减少处于半停产状态。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力强,民营经济发达,汇聚了一批发展好、实力强的民营企业,全省在册的3万多社区矫正对象中,像倪某这样的民营企业家不在少数。 

  在一体化背景下,如何解决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以张弛有度的监管让社区矫正对象“出得去”“管得住”?经过反复沟通磋商,2019年11月,在江苏举行的沪苏浙皖检察工作座谈会上,四省市检察、司法行政机关达成共识,给出了一份答案——联合会签《沪苏浙皖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办法(试行)》。这一办法也给倪某带来了改变,当年底,在芜湖市湾沚区检察院的建议下,湾沚区司法局为倪某办理了外出请假审批手续,他如愿赴外地洽谈业务,签订意向协议500多万元、正式产品购销合同103万元,不仅将命悬一线的企业拉了回来,如今还越办越好。 

  在三省一市的协作基础上,我省检察院已经督促指导天长市检察院积极参与该市司法局与江苏省六县区司法局的合作交流,会签《皖苏(天长)接边地区社区矫正工作协作暂行办法》《皖苏(天长)接边地区一体化发展社区矫正工作协议书》;督促指导郎溪县检察院参与该县司法局与江苏省溧阳市司法局会签《溧阳市、郎溪县社区矫正跨区域协作机制》。 

  异地帮扶筑涉未保护“安全堤” 

  透视长三角一体化的源动力,社会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未检工作一直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重点,在一体化的实践中,依托异地帮扶这一切入点,一场保“未”一体化的行动正悄然生根发芽。 

  小丽和娟娟(均为化名)是一起强奸案的被害人。宿州市灵璧县检察院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两个年幼的小女孩经诊断均患有严重心理疾病,亟需进行干预治疗,但两人家庭困难,父母均在外打工,孩子也只能跟在外地生活学习。经批示,承办检察官先后奔赴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太仓市对被害人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和当地检察机关联系,探索异地司法救助的可能性。去年10月份,灵璧县检察院分别给小丽和娟娟送去了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以此案为契机,该院分别与太仓市检察院、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就未成年被害人异地协作司法救助签约。基于此,两地检察机关也利用自身的社会支持体系,对小丽和娟娟跟踪救助,保证她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就在当年10月16日,在上海召开的沪苏浙皖检察工作座谈会上,三省一市签订《沪苏浙皖检察机关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就建立健全长三角区域内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发现、惩治、预防机制,加强区域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等提出明确意见,筑牢长三角地区涉未成年被害人异地帮扶的安全堤坝,解锁“1+1+1+1>4”的检察合力。 

  联袂协作绘绿色发展“好风景” 

  好风景带来好发展,长三角三省一市对此心照不宣。各地检察机关携手努力,建起生态环保的“朋友圈”,共画生态发展的“同心圆”,一个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美丽奇迹正在书写。 

  废物成堆、恶臭阵阵,现场俨然一座座“垃圾山”……2018年1月,芜湖市环保局发现长江大桥开发区高安街道白象村一处倾倒工业固废及医疗废物的线索,所涉废物数量巨大,可能涉嫌犯罪,该局立即移送公安机关。 

  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发现,近一年时间里,浙江省多个企业先后委托曹某和胡某处置共计7840余吨工业垃圾。两人分别将上述垃圾运至芜湖市长江大桥开发区及该市繁昌县的高安、赤沙、横山、新港四处倾倒点进行非法倾倒。案发后经鉴定,所倾倒的工业垃圾中均含有害物质,认定造成公私财产损失达518万余元,生态环境恢复工程费用需621万余元。案件涉及多地企业、人员,案件性质恶劣,办理难度大,芜湖市三山区检察院承办该案件后,依托2018年5月份沪苏浙皖检察机关共同签署的《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积极与案涉企业所在地检察机关沟通协作,最终就案件提起公诉,用法治手段守护了绿色江淮。 

  据了解,聚焦生态保护,我省主动参与构建长江、淮河、新安江、环太湖流域跨省协作新模式,推动苏鲁豫皖四省20个地级市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相关协作机制,开展司法协作50余次,在江淮大地掀起了一场场“生态检察风暴” 

  如今,站在检察协作的绿色出发点上,碧水东流、青山连绵的美好图景正成为现实,一个更高颜值的绿色长三角也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