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院建设
安徽法制报 | 潘集检察从“末位”逆袭到“头名”
时间:2023-03-0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在近日召开的淮南市检察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潘集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肖琨领取了含金量最高的“全市基层检察业绩考评第一名”的奖牌。作为一个仅有35人的“小院”,潘集区检察院的各项业务数据长期位于全市中下游,2022年被确定为相对薄弱基层院。

在省、市检察院的重点帮扶下,该院党组带领全院上下锚定脱薄争先全年工作目标,牢固树立以“脱薄不是重点,争先才是目标”的理念,铆足干劲,锐意进取,翻开了“争先”新篇章,取得了“全市66项核心业务考评指标中,38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9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二”的答卷。

在政治建设上强起来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潘集区检察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切实履行向区委政法委报告工作制度。坚持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先锋岗,争创“先锋领航 法耀检辉”党建品牌,被区委定为“双强”党支部。把“从政治上看”融入检察工作全过程,以办案促社会治理,司法救助案件办案数及司法救助率位居全市第一。办理的某民营企业案件被列为“安商暖企”优秀案例。在2022年度潘集区综合考核中,潘集区检察院获评优秀等次。

在业务建设上优起来

全面对标核心数据,业务指标争先进位。“四大检察”高质量发展,业务质效节节推升。2022年,潘集区检察院的综合排名由2021年的最后一名提升到第1名;位列第一的业务指标数量较2021年增加153%;全年刑事案件比位居全市第一;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由2021年的落后局面进入靠前方阵;领导带头办案72件。由该院办理的“11·23”案件,被公安部作为典型案例全国推广;由该院办理的全省打击虚假诉讼专项行动第一案,共起诉3人,法院均作出有罪判决。

打造“控方4.0”刑事检察品牌,初步构建起“以非羁押为原则、羁押为例外”的刑事诉讼新格局。

民事行政检察持续做强,改变了以往行政检察偏弱的局面,办案质效居全市首位。办理的涉老年人行政监督案经验做法被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行政检察工作情况》采用。

公益诉讼检察持续拓展。全年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诉讼请求全部获得法院支持。打造“益路同行”检察公益诉讼品牌,开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检察监督专项活动,办理非法狩猎公益诉讼案件5件;办理外来入侵物种“一枝黄花”公益诉讼案,清理“一枝黄花”16.69亩,经验做法被《检察日报》报道。

打造“青蓝未检工作室”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实现涉未成年人案件一体化办理模式。成立未成年人检察专门办案组,未成年人检察各项办案数据均走在全市前列。成立全省首个公益律师团,组建全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站。率先在全市检察机关制发“两令一书”,实现精准化帮教。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进乡村”等法治宣讲50余场。

在素能建设上动起来

在淮南市检察院的帮扶指导下,潘集区检察院积极与区委组织部沟通协调,在全市基层院率先完成党组副书记的配备,班子缺配问题得到了解决。多名青年干警担任检委会委员,中层领导结构得到优化。同时,不断加大司法办案本领训练,共举办15期青年检察官讲堂,开展公检法同堂培训,获区委政法委和市检察院高度肯定,单位学风和理论研究风气浓郁。警示教育常态化、专项整治活动经常化,干警严格遵守纪律法规。全年获得多项省市表彰,单位被评为第二十届市文明单位。

在检务管理上严起来

潘集区检察院科学配置办案组织力量,组建了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侦查监督配合与协作办公室。严格实行员额检察官动态管理机制,新制定《案管大厅制度》等7项制度,业务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健全。

坚持检察长一月双调度,挖掘优势、分析劣势,改进和优化了检察工作流程。引入业务贡献率指标,统一核算、横向比对部门员额的业务贡献率,实行排名“末位约谈”,设置“干警素能提升室”,激励末位赶超。

同时,不断完善暖警爱警措施,干警轻装上阵,干事创业氛围空前浓厚。该院还不断完善“两房”建设,改善内外部办公环境,增配办案设备,全力保证办公办案安全,院内外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