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检察
媒体聚焦 | 林长+检察长” 让江淮大地绿意盎然
时间:2021-09-1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编者按: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总体布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职尽责,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即日起特开辟“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专栏,全面展示全省检察工作新作为、新成效。
  <第3654期>【喜迎省党代会】林长+检察长” 让江淮大地绿意盎然 | 安徽法制报

  (9月14日《安徽法制报》头版头条) 

  原标题 

  林长+检察长” 让江淮大地绿意盎然 

  本报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吴贻伙 余建安 

  九华山风景区内,凤凰松枝挺叶茂,细叶青冈郁郁葱葱,众多古树名木错落有致,点缀着这里的山山峁峁;沿着“皖南川藏线”一路前行,在宁国市青龙湖上游库区,3000多亩红杉林与蓝天碧水相映,好似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如今,在广袤的江淮大地,森林面积已达6262万亩,森林蓄积量超过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22%,安徽的林业底色越铺越厚重。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叮嘱: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2017年,我省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随后,国内首个“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落地生根。 

  纵观林业保护的路径,检察身影时时可见。 

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探索建立涉林涉湿地生态赔偿金的管理机制和办法……
一项项生动的检察实践为法治林业建设注入了源源动力。

  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硬核护林 

  旌德县深居皖南腹地,特殊的自然山水风光、自然禀赋积蓄了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5.83%,林木绿化率达69.27%。 

  作为全国林长制改革的起源地,早在2018年,旌德县就率先探索建立了“林长+检察长”会签协作机制,构建“刑事惩处+生态赔偿”的生态检察模式,聚焦森林资源保护,构筑起了一道硬核的生态保护“检察屏障”。 

  立足于各级林业部门和检察机关的试点探索,今年3月份,作为省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省检察院与省林长制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意见》,这也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建立起的“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截至今年7月,全省16个地市已实现该项工作机制的全覆盖,同时还设立了7个驻林长办检察官工作室等机构,从而形成了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同向发力的林业生态保护新格局。 

  机制的建立,推动林长及相关单位管林治林责任得到有效监督履行,一批涉林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打击。据统计,2020年至今年7月,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盗伐、滥伐林木犯罪25件32人,起诉364件560人。在林业资源保护领域,则注意发挥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职能,去年以来,共摸排损害林业资源侵权线索205条,立案157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99件,督促违法行为人修复林地412.7亩。同时摸排行政机关履职不到位问题线索382条,立案206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176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8件。 

  专业联动让管林治林长效常治 

  青山巍巍,古树参天。走近九华山风景区,繁茂的植物让这里生机流动,400多棵古树名木更是沧海桑田的最佳见证。为了让这些古树永葆“青春”,让“灵山九华”生机勃勃,2018年,九华山风景区检察院设立我省首个林长(河长)制办公室生态检察联络室,就打造生态九华山、加强生态保护等构建联络机制。依托机制,九华山林长(河长)办与风景区检察院联手狠抓有害生物防治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还聘请专家学者成立有害生物防治和古树名木保护专家组,为生态保护增添“检察屏障”和“专家屏障”。 

  如何强化检察工作与林长制的关联性与耦合性,构建管林治林长效常治,一直是林业部门与检察机关的探索方向,像九华山风景区这样的探索成果数不胜数。 

  安庆、合肥、六安、滁州、黄山等地所辖县(市、区)检察机关,通过在林长办建立生态检察官办公室、工作室、联络站等工作平台,明确专人驻点办公,积极参与林业资源的日常管理与保护,确保各项协作机制落地落实。此外,安庆市检察机关还积极与当地林长办联系,去年以来,已就林业资源保护先后开展联合巡查活动130余次。针对大别山等跨区域森林资源保护以及违法转移倾倒废物损害林地资源等问题,各地相关区域的检察机关已建立起11项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工作机制,以推动林业资源的区域系统化保护。 

  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还绿于地 

  漫步在蚌埠市淮上区的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蛙鸣渐退,秋染芦花,菖蒲、莲藕、芡实和茭白等水生植物郁郁葱葱。该公园面积有800公顷,湿地总面积约600公顷,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块自然湿地,包含维管束植物61科193种。为了护好林业资源,蚌埠市建立了“五长五联”(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林业局长)协作机制,开启涉林执法工作新模式。今年6月,蚌埠市林长办、市检察院等在三汊河湿地公园设立了全省首个国家湿地检察公益生态修复基地,首批投入公益损害赔偿金10万余元,用于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 

  打击、修复要两手抓,破坏的生态环境要“补”起来。基于此,全省各地检察机关秉持着恢复性司法理念,积极探索“原地修复+异地修复+替代修复”等多种生态修复公益模式,用“检察蓝”守护“山水绿”。在“守护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专项检察监督活动中,围绕大别山、黄山等区域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各地检察机关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小专项”,形成了省级检察院牵头推进、区域分类实施、因地制宜施策的生态检察大格局,现已主张自然资源损害赔偿金1600余万元,推动解决林业资源保护问题点118处。 

  今年3月,全省首个“林长+检察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林基地落地天长。该基地在天长市城市规划1500亩绿地上选址启动,旨在针对破坏环境资源、林业资源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林业行政案件中,负有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当事人无法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时,在该基地补植复绿替代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据了解,依托全省各地检察机关推动建立的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目前已补植树木15000余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