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安徽:制度化专项化推动数字检察新突破
时间:2025-02-0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安徽省检察机关深入贯彻数字检察战略,筑牢业务主导和技术支撑两项关键基础,建立精准指导、挂图作战、融合办案三项制度,攻坚模型推广应用、创新竞赛、规模化办案、理论研究四项重点,数字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现出多点突破、整体起势的良好态势。数字检察办案贡献率大幅上升,涌现出以网络销售伪劣消防灭火器检察监督模型为代表的一大批典型案例;数字检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员参与数字检察局面已经形成;技术支撑更加有力,全省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获评全国智慧检务创新案例。

坚持一个目标,强化政治引领,确保数字检察正确方向

数字检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中国战略在检察机关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安徽省院党组高度重视数字检察工作,坚决落实“从政治上着眼、法治上着力”的要求,紧扣数字检察战略目标,结合实际,明确提出“党组抓总、业务主导、技术跟进、典型示范、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和“1421”数字检察工作总体框架,即围绕检察中心任务,突出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强化模型创新和规模化办案,在实践中锻炼队伍。近两年来,省院党组13次专题听取数字检察工作汇报,研究重大事项,专门成立以省院检察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定专司部门。省院按年度出台数字检察工作方案,以数字检察实体办案为总牵引,一体推进涉及理念转变、模型创新、规模化办案、数据治理、基础建设的69项具体措施,推动全省三级院对标一流、奋勇争先。

筑牢两个基础,把握前提关键,推动业务技术深度融合

数字检察“业务主导”是前提,“技术支撑”是关键。安徽省检察机关坚持业务主导、技术支撑一体落实、一体融合,高效推进业务需求与技术供给无缝对接。

一方面,突出以业务主导来实质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省院针对由上向下的业务主导不足问题,将数字检察工作纳入全省检察机关重点工作、省院党组双月重要工作,纳入重点督办事项。省院定期召开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会议,明确业务部门牵头条线任务,将数字办纳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定期向业务部门批量移送数字检察办案线索。将数字检察特别是数据共享纳入“府检联动”和检法联席会议清单,编发三批大数据法律监督典型案例,举办案例汇报会、分析会,编发《数字检察30问》,帮助检察官更好理解和掌握数字检察的实质要求、理念思路、路径措施和具体抓手。

另一方面,突出以技术支撑来实质驱动数字检察工作。安徽省检察机关秉承“面向基层、服务办案”的理念,以“省院统建、全省共享”方式,建设安徽省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一站式”解决数字检察办案的技术支撑问题,一揽子解决基层普遍存在的缺技术人才、缺建设经费、缺思路经验的实际困难。平台坚持科学性、业务性、开放性、实用性、必要性、安全性原则,建成集数据治理、模型创新、线索研判、办案指挥、学习研究和能力支撑于一体的六大中心,做到适度超前、务实管用,让一线检察官不再为技术所累,把精力更多放在监督办案上。平台上线以来,已建立专题库69个,零代码创建模型789个、在线推送线索5万余条,督办成案1.72万余件。

创新三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实现数字检察常态运行

一是加强精准指导,全面实行数字检察基层联系点制度。省市院数字检察部门均与基层院结对共建数字检察联系点,覆盖全省基层院一半以上,并通过视频会商、实地座谈、上门指导等方式,把联系点院的数字检察成效、问题、困难迅速汇集,快速研判,针对性开展联系指导服务。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举办点对点会商2600余次,现场调研指导430余次。同时,注重发挥联系点对本地数字检察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形成数字检察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实行挂图作战,建立完善两个“一本账”制度。依托全省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全省检察机关建立数字检察办案和监督模型创新两个“一本账”系统。其中,“数字检察办案一本账”主要汇集全省数字检察案件,直观展示数字检察办案整体态势,加强调度指挥,促进数字检察工作均衡发展。“创新模型一本账”主要汇集全省数字检察思维模型创新成果,整合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积累大数据监督经验和智慧,更好地发挥众创力量。

三是主动跟进业务,建立融合办案制度。建立大数据线索移送制度,数字检察部门定时通过平台向业务条线和下级院以高中低风险分类推送线索,实行核查反馈。依托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实现线索导入检察业务系统并进入办案程序。突出典型示范,全省检察机关打造12个数字检察工作品牌院,注重各院特色,构建多点出彩的良好局面。评选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办案明星32名,检察官占比80%。省院开展“办案明星说办案,大数据办案讲述活动”,向全省三级院视频直播案例演示,让检察官真正成为数字检察办案主体。全省检察机关将数字检察办案情况纳入条线业务态势分析,建立数字检察电子简报平台,供各地交流学习、通报办案情况。

攻坚四项工作,做实专项带动,扩大数字检察赋能作用

一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纵深推进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全省三级院党组均专题研究模型推广应用活动,高位推动、顶格推进。“一把手”亲自部署落实,督导指导。突出模型推广重点。全省检察机关定期摸排符合上架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条件的模型,及时将成熟模型申请上架。截至日前,累计上架38个模型,累计被外省检察机关应用2890余院次。其中,淮北市检察院研用的外卖商家违规行为行政公益诉讼模型被应用900余院次。针对各市院检察业务发展不平衡特点,由省市院业务条线分别列出重点应用模型的需要列表和应用单位,进行重点调度。同时组织基层院横向交流、互相推介。截至2024年11月,提前实现全省市以下检察院模型应用全覆盖、“四大检察”业务条线全覆盖。全省检察机关累计应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模型1100余院次。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化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创新。安徽省检察机关连续三年举办监督模型创新评选,基层院参与积极性很高,基层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三年的努力,三级院共研发监督模型789个,刑事检察占54%、民事检察占12%、行政检察占16%、公益诉讼检察占18%,其中网络直播带货检察监督模型等29个典型模型,示范引导作用突出。同时,注重培育数字检察典型案例,三年来,评选产生全省典型案例56个。全省检察机关大胆探索数字检察赋能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地方经济发展热点焦点,及时回应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依法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安徽省检察机关办理的消费领域虚假维权监督案例入选最高检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将数字检察典型案例纳入检察开放日内容,专门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争取广泛支持理解。

三是聚焦专项、由点拓面,扎实开展数字检察规模化办案活动。全省检察机关发挥专项监督精准优势,开展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行动。设计实施“10+N”子专项,重点突破、协同推进。专项行动期间,全省检察机关办理4800多件相关案件,促进32个相应领域得到系统治理,该专项行动获评安徽省十大法治事件。专项推进数字检察规模化办案,促进上规模、上水平。全省检察机关把监督模型创新、典型案例培育、提高数字检察贡献率统一于规模化办案。年初专门作出部署,按月调度指挥、会商研判,推动大数据法律监督实现纵深发展。2024年,全省运用大数据技术主动发现线索办成案件1.42万多件,推动帮助挽回损失1.4亿元。

四是强化科研、接轨前沿,形成一批数字检察理论研究成果。省院专门组建研究小组,承接并完成最高检和省院的“大数据法律监督实践探索”“数字检察的发展趋势”等课题。全省检察机关积极融入长三角,与上海交大等院校深度合作,参与科技部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溯源治理的多元跨数据权属法律监督线索挖掘技术研究”。加强与高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高科技应用上的探索合作,接轨科技前沿。同时借智外脑,与安徽大学联合开展数字检察理论研讨活动,助推形成安徽省检察机关数字检察研究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