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月17日上午,安徽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省检察工作情况。省内外媒体先后报道~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
记者 韩震震
人民网合肥1月17日电(记者韩震震)56个集体、40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表扬,105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检推介,32项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做发言介绍……1月17日上午,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大友通报了2024年全省检察工作情况。
持续加大监督办案力度,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
通报称,2024年,安徽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紧扣主责主业,持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安徽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办理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和典型案例。
持续完善与侦查机关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监督立案1364件、监督撤案5070件,监督立案、撤案数稳中有升。书面提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监督意见20856件,同比上升7%,其中纠正漏捕漏诉3222人。
切实加强生效裁判监督和审判活动监督。提出刑事抗诉486件,采纳率80%,办案规模总体稳定。提出民事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575件,与省法院会商明确对拟不采纳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纳入审委会讨论事项,再审改变率91%,办案质效持续向好。办理各类行政生效裁判案件864件,同比上升44%,提出行政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再审结果改变率连续两年为100%。提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违法监督检察建议3001件,采纳率均在97%以上。
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
过去一年,安徽检察机关持续助推平安安徽建设,省检察院连续15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单位,全省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
落实宽严相继刑事政策,坚持“严”的一手不放松,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提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建议692人;坚持发挥“宽”的教育作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2401人。
加大力度推进矛盾化解。构建检察环节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持续擦亮“温暖控申”工作品牌,扎实开展民事检察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制度作用,促成和解息诉316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32件,推出“六尺巷检察听证法”等工作品牌。
加大力度参与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类案分析,聚焦命案及预防机制建设、困境儿童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07件,采纳率100%,省检察院针对虚假仲裁、枉法仲裁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以第一名成绩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直接立案侦查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79人
2024年,安徽检察机关强化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持续助力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
协同推进“府检联动”。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劳动者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部署14项重点工作,促进帮助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规范履职。扎实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督促各级政府兑现资金3.9亿余元。
协同推进行刑双向衔接。依法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52件;对依法作出刑事不起诉但认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意见3686件,既防止有罪不究,又消除追责盲区。
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执纪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起诉职务犯罪874人。深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重点惩治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起诉行贿犯罪129人,同比增长27.7%。加强和规范检察侦查工作,直接立案侦查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79人,8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检察侦查案例库。
清理涉企“挂案”170件,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34人
2024年,安徽检察机关还牢牢把握检察机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要求,持续跟进检察服务。
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起诉涉企内部职务犯罪385人,清理涉企“挂案”170件,监督纠正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134件,保障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着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开展“检护知产”专项行动,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34人,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133件,6件案例入选安徽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典型案例、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着力服务绿色转型发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1301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460件,省检察院自办引江济淮输水干线保护案、淮河船舶污染案,有效推动跨界河流污染治理。
着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检察协作机制,拓宽协作领域,与沪苏浙检察机关签署“合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8个协作文件,构建跨区域检察协作体系。
着力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深入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行动,聚焦文化名城、历史街区、非遗传承等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11件,有力守护安徽历史文化“金名片”。
29件涉民生案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紧扣民生福祉,2024年,安徽检察机关持续做实检察为民实事,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29件涉民生案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4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省级项目。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部署开展“检护质量安全”专项行动,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犯罪1132人。扎实推进“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起诉电信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5824人,同比上升29.4%,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坚持惩防犯罪和综合保护并重,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210人,对未成年人犯罪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1125人,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3.2万人次,对32人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开展追责。倾心守护“半边天”“夕阳红”,起诉侵害妇女、老年人权益犯罪3544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7件,同比分别上升41.9%、169%。
紧盯劳动权益保护、社保资金安全以及“三农”发展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欠薪、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行动,支持农民工起诉讨薪3585件,起诉涉医保诈骗39人,督促修复被破坏、污染的高标准农田1.8万亩。
中国新闻网
记者 傅天骋
中新网合肥1月17日电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大友17日说,2024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办理刑事监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监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
在法律监督方面,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监督立案1364件、监督撤案5070件;生效裁判监督和审判活动监督成效明显,刑事抗诉采纳率80%,民事再审改变率91%;执行活动监督有力,刑事执行监督检察意见采纳率99.7%,民事、行政执行监督检察建议采纳率95.4%。
在平安安徽建设上,2024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加大力度惩治各类犯罪,批捕23569人、起诉64915人;同时,推进矛盾化解,促成和解息诉316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32件;还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07件,采纳率达100%。
在法治安徽建设中,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协同推进“府检联动”,督促各级政府兑现资金3.9亿余元;推进行刑双向衔接,督促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52件,发出检察意见3686件;推进反腐败斗争,起诉职务犯罪874人,起诉行贿犯罪129人,同比增长27.7%。
人民数字联播网
记者 邹传科
人民数字联播网讯 1月17日,安徽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的工作情况。过去的一年,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关键性数字彰显了检察工作的新进展。
据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包括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和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56个集体、40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表扬,105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检推介,32项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做发言介绍。
在法律监督力度方面,全省检察机关持续加大监督办案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果。共监督立案1364件、监督撤案5070件,书面提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监督意见20856件,同比上升7%。在生效裁判监督和审判活动监督方面,提出刑事抗诉486件,采纳率80%;提出民事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575件,再审改变率91%;办理各类行政生效裁判案件864件,同比上升44%。
在平安安徽建设方面,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职责。全年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同时,检察机关还构建了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促成和解息诉316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32件。
在法治安徽建设方面,全省检察机关强化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持续助力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通过协同推进“府检联动”、行刑双向衔接和反腐败斗争等工作,促进了政府依法规范履职、消除了追责盲区、惩治了职务犯罪。全年起诉职务犯罪874人,同比增长27.7%;直接立案侦查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79人,8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检察侦查案例库。
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全省检察机关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持续跟进检察服务。通过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绿色转型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安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全年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34人,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133件;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1301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460件。
在保障民生福祉方面,全省检察机关全力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全年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犯罪1132人;起诉电信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5824人,同比上升29.4%;起诉侵害妇女、老年人权益犯罪3544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7件,同比分别上升41.9%、169%。
此外,全省检察机关还持续优化履职办案方式、深化检察改革创新、筑牢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依法开展检察调查核实8047件,自行补充侦查8214件;新研发监督模型332个,推动智能办案12219件,挽回损失1.1亿元;4名干警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标兵、全国控申检察业务能手称号等。
检察日报
2025年1月18日《检察日报》2版
安徽: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工作情况
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
记者 王福兵
本报合肥1月17日电 1月17日,安徽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省2024年检察工作情况。据了解,2024年,该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
安徽省检察机关紧扣主责主业,持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该省检察机关监督立案1364件、监督撤案5070件,书面提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监督意见20856件,纠正漏捕漏诉3222人。提出刑事抗诉486件,提出民事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575件,办理各类行政生效裁判案件864件,提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违法监督检察建议3001件;坚决扛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职责,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牢牢把握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职责要求,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34人;持续做实为民实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省检察机关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犯罪1132人,起诉电信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5824人。不断加强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210人,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3.2万人次,对32人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进行追责。
安徽交通广播
908记者 戴红莲
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大友介绍,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紧扣主责主业,持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和监督办案力度。“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办理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和典型案例。”
紧扣民生福祉,持续做实检察为民实事。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全力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29件涉民生案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4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省级项目。盛大友副检察长说,“部署开展‘检护质量安全’专项行动,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犯罪1132人。扎实推进‘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起诉电信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5824人。深入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欠薪、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行动。”
激活动能,持续深化检察改革创新。202年,全省检察机关还深入开展数字检察研究应用,推进法律监督模型开发推广,扎实开展规模化办案,盛大友副检察长给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新研发监督模型332个,35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上架最高检平台,推动智能办案12219件,挽回损失1.1亿元,全省共享共用数字检察法律监督平台被评为全国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
安徽法治报
记者 徐奥萍
1月17日,记者从省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大友介绍,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持续加大监督办案力度,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办理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和典型案例。
在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方面,全省检察机关持续完善与侦查机关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监督立案1364件、监督撤案5070件,监督立案、撤案数稳中有升,书面提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监督意见20856件,同比上升7%,其中纠正漏捕漏诉3222人。在生效裁判监督和审判活动监督方面,共提出刑事抗诉486件,采纳率80%,办案规模总体稳定;提出民事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575件,与省法院会商明确对拟不采纳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纳入审委会讨论事项,再审改变率91%,办案质效持续向好;办理各类行政生效裁判案件864件,同比上升44%,提出行政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再审结果改变率连续两年为100%;提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违法监督检察建议3001件,采纳率均在97%以上。此外,切实加强执行活动监督,建立健全“派驻+巡回+科技”工作机制,对刑事执行和监管活动严重违法行为,提出监督检察意见9420件,采纳率99.7%;加强对民事、行政执行实施行为、执行审查行为、执行制裁措施的全程监督,提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2405件,采纳率95.4%。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去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持续助推平安安徽建设,加大力度惩治各类犯罪,共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严”的一手不放松,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提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建议692人;坚持发挥“宽”的教育作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2401人。同时,加大力度推进矛盾化解,构建检察环节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持续擦亮“温暖控申”工作品牌,扎实开展民事检察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制度作用,促成和解息诉316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32件,推出“六尺巷检察听证法”“检‘茶’·‘枫’彩”等工作品牌。此外,深入开展类案分析,聚焦命案及预防机制建设、困境儿童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07件,采纳率100%。
聚焦助力法治安徽建设,全省检察机关强化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府检联动”,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劳动者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部署14项重点工作,促进帮助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规范履职;扎实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督促各级政府兑现资金3.9亿余元,助力诚信政府建设。协同推进行刑双向衔接,依法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52件;对依法作出刑事不起诉但认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意见3686件,既防止有罪不究,又消除追责盲区。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执纪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起诉职务犯罪874人;深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重点惩治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起诉行贿犯罪129人,同比增长27.7%;加强和规范检察侦查工作,直接立案侦查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79人。
安徽视讯
安徽之声记者 王昕
1月17号,记者从省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省检察机关紧扣主责主业,持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办理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和典型案例;紧扣安全稳定,持续助推平安安徽建设。全省检察机关落实宽严相继刑事政策,坚持“严”的一手不放松,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提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建议692人;坚持发挥“宽”的教育作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2401人。同时加大力度推进矛盾化解,构建检察环节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持续擦亮“温暖控申”工作品牌,扎实开展民事检察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制度作用,促成和解息诉316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32件,推出“六尺巷检察听证法”“检‘茶’·‘枫’彩”等工作品牌。
中安在线
记者 吕文卫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56个集体、40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表扬,105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检推介,32项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发言介绍……
1月17日,安徽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4年全省检察工作情况。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大友介绍,省检察院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方面,省检察院牢牢把握检察职能内在统一于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持续加大监督办案力度。2024年省检察院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办理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和典型案例。
在助推平安安徽建设方面,省检察院牢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要求,坚决扛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职责,连续15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单位。2024年,省检察院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落实宽严相继刑事政策,坚持“严”的一手不放松,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提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建议692人;坚持发挥“宽”的教育作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2401人。
在助力法治安徽建设方面,省检察院牢牢把握检察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持续助力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劳动者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部署14项重点工作,促进帮助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规范履职。扎实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督促各级政府兑现资金3.9亿余元,助力诚信政府建设。
在丰富服务保障举措方面,省检察院坚持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起诉涉企内部职务犯罪385人,清理涉企“挂案”170件,监督纠正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134件,保障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同时,省检察院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开展“检护知产”专项行动,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34人,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133件,6件案例入选安徽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典型案例、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盛大友表示,2025年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干字当头、挺膺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皖新闻
记者 赵明玉
大皖新闻讯 1月17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省检察院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办理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和典型案例。
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监督立案1364件、监督撤案5070件,监督立案、撤案数稳中有升。书面提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监督意见20856件,同比上升7%,其中纠正漏捕漏诉3222人。提出刑事抗诉486件,采纳率80%,办案规模总体稳定。提出民事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575件,与省法院会商明确对拟不采纳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纳入审委会讨论事项,再审改变率91%。
办理各类行政生效裁判案件864件,同比上升44%,提出行政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再审结果改变率连续两年为100%。提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违法监督检察建议3001件,采纳率均在97%以上。对刑事执行和监管活动严重违法行为,提出监督检察意见9420件,采纳率99.7%。对民事、行政执行实施行为、执行审查行为、执行制裁措施实施全程监督,提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2405件,采纳率95.4%。
对各类犯罪加大惩治力度。2024年共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提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建议692人。
构建检察环节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持续擦亮“温暖控申”工作品牌,扎实开展民事检察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制度作用,促成和解息诉316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32件,推出“六尺巷检察听证法”“检‘茶’·‘枫’彩”等工作品牌。
深入开展类案分析,聚焦命案及预防机制建设、困境儿童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07件,采纳率100%。
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劳动者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部署14项重点工作,促进帮助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规范履职。扎实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督促各级政府兑现资金3.9亿余元。
依法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52件;对依法作出刑事不起诉但认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意见3686件,防止有罪不究,同时消除追责盲区。
推进执纪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起诉职务犯罪874人。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重点惩治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起诉行贿犯罪129人,同比增长27.7%。
合肥晚报
2025年1月18日《合肥晚报》A5版
持续助力法治安徽建设
去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
记者 朱汗翔
1月17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4年全省检察工作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大友透露,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共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
在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方面,起诉职务犯罪874人。深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重点惩治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起诉行贿犯罪129人。
为努力保障群众身边的安全,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犯罪1132人;起诉电信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5824人,同比上升29.4%。
合肥通客户端
记者 朱汗翔
1月17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4年全省检察工作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共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
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大友透露,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和典型案例。
“过去的一年,我们紧扣安全稳定,持续助推平安安徽建设。”盛大友透露,去年共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提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建议692人。另外,深入开展类案分析,聚焦命案及预防机制建设、困境儿童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07件。
起诉职务犯罪874人,起诉行贿犯罪129人
“过去的一年,全省检查机关紧扣依法治省,持续助力法治安徽建设。”盛大友表示。
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劳动者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部署14项重点工作,促进帮助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规范履职。扎实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督促各级政府兑现资金3.9亿余元。
在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方面,起诉职务犯罪874人。深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重点惩治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起诉行贿犯罪129人,同比增长27.7%;直接立案侦查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79人。
守护安徽历史文化“金名片”,办理公益诉讼311件
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全省检察机关坚持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起诉涉企内部职务犯罪385人,清理涉企“挂案”170件,监督纠正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134件,保障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为着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全省检察机关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34人,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133件;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1301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460件。
盛大友介绍,全省检察机关还聚焦文化名城、历史街区、非遗传承等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11件,有力守护安徽历史文化“金名片”。
起诉电诈等犯罪5824人,同比上升近三成
“过去的一年,我们紧扣民生福祉,持续做实检察为民实事。”盛大友透露,为努力保障群众身边的安全,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犯罪1132人;起诉电信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5824人,同比上升29.4%。
为守护特定人群合法权益,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210人,对未成年人犯罪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1125人,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3.2万人次,对32人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开展追责;倾心守护“半边天”“夕阳红”,起诉侵害妇女、老年人权益犯罪3544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7件,同比分别上升41.9%、169%。
此外,全省检察机关还支持农民工起诉讨薪3585件,起诉涉医保诈骗39人,督促修复被破坏、污染的高标准农田1.8万亩。
新知安徽
今天,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省检察工作情况。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56个集体、40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表扬,105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检推介,32项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做发言介绍。
一、紧扣忠诚履职,持续擦亮鲜明政治底色。
严格落实党组会“第一议题”制度,创新开展“皖检学习”“学习‘检’行”活动,完善“六学联动”机制,及时跟进学习中央、最高检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以及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全体检察人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最高检和省委工作要求,向最高检请示报告工作21件次,向省委及省委政法委请示报告工作29件次。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完善政治学习融入业务培训工作机制,以党建实效引领业务发展、以业务质效检验党建成效,先后培育推出20个党建与业务融合品牌。
二、紧扣主责主业,持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
牢牢把握检察职能内在统一于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持续加大监督办案力度。共办理各类案件19.7万件,其中办理刑事检察案件13.2万件、民事检察案件1.2万件、行政检察案件1.1万件、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33件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和典型案例。
三、紧扣安全稳定,持续助推平安安徽建设。
牢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要求,坚决扛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职责,省检察院连续15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单位。
加大力度惩治各类犯罪,批捕各类犯罪23569人、起诉64915人,落实宽严相继刑事政策,起诉严重暴力犯罪2471人,起诉涉黑恶类犯罪1071人,坚持发挥“宽”的教育作用,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2401人;加大力度推进矛盾化解。构建检察环节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持续擦亮“温暖控申”工作品牌,扎实开展民事检察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制度作用,促成和解息诉3163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632件,推出“六尺巷检察听证法”“检‘茶’·‘枫’彩”等工作品牌。加大力度参与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类案分析,聚焦命案及预防机制建设、困境儿童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07件,采纳率100%,省检察院针对虚假仲裁、枉法仲裁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以第一名成绩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四、紧扣依法治省,持续助力法治安徽建设。
协同推进“府检联动”。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劳动者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部署14项重点工作,促进帮助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规范履职。扎实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督促各级政府兑现资金3.9亿余元,助力诚信政府建设。协同推进行刑双向衔接。依法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52件;对依法作出刑事不起诉但认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意见3686件,既防止有罪不究,又消除追责盲区。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执纪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起诉职务犯罪874人。深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重点惩治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起诉行贿犯罪129人,同比增长27.7%。加强和规范检察侦查工作,直接立案侦查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79人,8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检察侦查案例库。
五、紧扣发展要务,持续丰富服务保障举措。
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的,对照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持续跟进检察服务。坚持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起诉涉企内部职务犯罪385人,清理涉企“挂案”170件,监督纠正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134件;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开展“检护知产”专项行动,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34人,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133件;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1301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460件;深化检察协作机制,拓宽协作领域,与沪苏浙检察机关签署“合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8个协作文件,构建跨区域检察协作体系;深入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行动,聚焦文化名城、历史街区、非遗传承等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11件,有力守护安徽历史文化“金名片”。
六、紧扣民生福祉,持续做实检察为民实事。
全力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29件涉民生案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4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省级项目。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部署开展“检护质量安全”专项行动,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犯罪1132人。扎实推进“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起诉电信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5824人,同比上升29.4%;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坚持惩防犯罪和综合保护并重,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210人,对未成年人犯罪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1125人,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3.2万人次,对32人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开展追责,倾心守护“半边天”“夕阳红”,协同落实最高检“十一号检察建议”,起诉侵害妇女、老年人权益犯罪3544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7件,同比分别上升41.9%、169%;紧盯劳动权益保护、社保资金安全以及“三农”发展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欠薪、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行动,支持农民工起诉讨薪3585件,起诉涉医保诈骗39人,督促修复被破坏、污染的高标准农田1.8万亩。
七、紧扣质效提升,持续优化履职办案方式。
与时俱进健全完善检察履职办案制度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法治督察、执法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衔接,创新建立“检察院+工会”“检察院+妇联”协作配合机制,向省委依法治省办和省委政法委提请监督数同比增长38.5%,推动委员提案、检察建议双向转化610件,吸纳2893名社会公众成为“益”心为公志愿者。进一步规范完善检察机关上下统一、横向协作、总体统筹的履职体系,完善内部线索移送、人员一体调用、区域协同办案机制,内部移送办案线索1810条,新组建数字检察、行政检察、职务犯罪检察、未成年人检察等4个人才库。认真落实亲历性办案要求,健全重大监督事项办理机制,用足用好调查核实、自行补充侦查等办案“工具箱”,依法开展检察调查核实8047件,自行补充侦查8214件,推动办案精准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
八、紧扣激活动能,持续深化检察改革创新。
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增添动能,3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搭建“省院研究中心—市院分中心—基层院研究专班”检察理论研究新格局,举办业务沙龙、研讨会议和业务培训,主持9个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92篇论文在知名期刊上发表;深入推进法律监督模型开发推广,扎实开展规模化办案,新研发监督模型332个,35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上架最高检平台,推动智能办案12219件,挽回损失1.1亿元,全省共享共用数字检察法律监督平台被评为全国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建立初任检察官到基层任职、统筹用额和员额检察官遴选递补机制,推动省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惩戒委员会分设。一体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深入开展检察业务质效会商,对全省近五年的“三个结构比”、近十年刑事犯罪情况、近三年全省检察业务运行情况开展专题分析,检察业务运行态势健康平稳,案件结构比进一步优化。
九、紧扣发展根基,持续筑牢基层基础建设。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政策、力量、资源向基层倾斜。持续实施“青年英才”计划,落实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创新开展“接续培训”“传导式培训”,4名干警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标兵、全国控申检察业务能手称号,60名干警被推介为“皖检之星”,其中12名干警被省委宣传部作为“榜样”人物宣传;弘扬“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推动地域特色文化与检察文化共融共促,与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广播剧《喜鹊》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月牙检察官”荣获全国检察优秀文化品牌;坚持严的基调不放松,以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牵引,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机关工作人员“八小时外”管理监督办法》,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和“三个规定”;一体推进为基层减负担、解难题、促发展工作,严格落实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要求,扎实开展“典型、品牌”双引领双展示,完善省检察院挂点联系基层院制度,推动检察办案人员将更多精力放在高质效办案上,新配备市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43名,巢湖市检察院“检润巢企”工作经验获评2024年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一院一品”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