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务公开>>重大部署
重大部署
【重大部署】省院出台《充分履行检察职能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8-07-1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关于印发《安徽省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

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院,广德、宿松县院:

现将《安徽省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上报省院。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2017720

   (此件发至县级人民检察院)

                               安徽省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指导意见

 

 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强化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制定如下意见:

一、坚持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

  1.坚持平等保护。坚持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对各类产权主体的诉讼地位和法律适用一视同仁,确保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坚持全面保护。依法明确产权归属,制裁各类侵犯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利用公权力侵犯私有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产权保护精度,加快建立产权保护长效机制,为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3.坚持依法保护。结合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形势和政策,准确把握立法精神,严格公正司法,妥善处理涉及产权保护的各类案件。结合案件办理和司法调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推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二、准确把握产权保护的司法政策,注重产权保护实效

4. 准确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在办理有关产权案件中,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特点,严格把握刑事犯罪的认定标准,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等的界限,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5. 严格遵守司法程序,规范司法行为。严守检察职业道德,规范自身司法行为,改进办案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减少对产权主体合法权益和正常经济活动的损害及影响。严禁干预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慎重选择使用强制性措施。对于涉嫌犯罪的各类产权主体主动配合调查,认罪态度好,犯罪情节较轻,且没有社会危险性的,一律不采取强制措施;对于不涉案的款物、账户,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资料、涉案人员近亲属的合法财产等,一律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将因司法程序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对于涉及企业和投资、生产、经营者、科技创新人员犯罪的举报,经查证失实的,及时澄清事实。

6. 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从旧兼从轻等原则,依法公正处理。对在生产、经营、融资等活动中的经济行为,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的,不得以犯罪论处。坚持有错必纠,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剖析一批侵害产权的典型案例。对涉及重大财产处置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民营企业和投资人申诉案件依法甄别,确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冤错案件,坚决予以纠正并依法赔偿当事人的损失。

7. 依法维护涉案人员合法权益。严格区分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处理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等自然人犯罪不得任意牵连企业法人财产,处理企业犯罪不得任意牵连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个人合法财产。严格区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处理涉案人员犯罪不得牵连其家庭成员合法财产。保障涉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诉讼权利,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和人格尊严,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推进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对于轻微案件简化诉讼程序,加快诉讼进程,切实维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 

三、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加大惩治侵犯产权犯罪力度

8. 加强审查批捕、起诉工作,确保依法、准确、及时、有效打击侵犯产权犯罪。突出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以商业贿赂、金融诈骗、虚假诉讼、强迫交易等不法手段破坏公平市场营商环境的犯罪,以及通过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等手段,严重损害公众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犯罪。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突出打击链条式、产业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以及具有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网络侵权、有组织侵权等恶劣情节的犯罪,加大对涉外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对利用职务严重侵害私有产权,勾结黑恶势力在特定经济领域形成非法控制,受害者人数众多,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严重侵犯产权的犯罪案件,第一时间介入侦查,引导侦查机关全面收集固定证据,确保办案效率和质量。

9. 正确适用法律和刑事政策,确保批捕、起诉工作质量。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细化涉产权犯罪案件审查逮捕质量标准,严格审查是否具备社会危险性条件,对构成犯罪但无社会危险性的一般不批准逮捕。建立涉产权犯罪案件审查逮捕质量分析评查制度,对逮捕后撤案、不起诉、判无罪和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当事人提出申诉的案件实时监控、及时分析,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严格依法把握起诉条件,从经济安全、公共利益、市场秩序等方面准确认定社会危害性,综合考虑政策调整、经营不善、市场风险等市场主体意志以外的因素,对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依法适用不起诉。

10. 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延伸审查批捕、起诉工作产权保护效果。结合审查批捕、起诉工作,加强对侵犯产权犯罪活动的分析研判,提高产权司法保护的精准度。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采取检察建议等形式,帮助各类产权主体强化产权保护意识,促进国有企业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和内控机制,规范国有资产流转程序和交易行为,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促进民营企业提高依法规范经营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侵犯产权犯罪。

四、加强侦查预防工作,依法惩治侵犯产权职务犯罪

11. 严肃查办侵犯产权的职务犯罪。重点惩治利用国有产权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明晰,国有企业财务、采购、营销、投资等方面监督制度不健全实施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以及通过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利益交换等方式,以市场行为掩盖非法目的,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犯罪。重点惩治发生在金融、土地、财税、能源、资源等重要领域行政审批、管理过程中侵犯产权的失职渎职犯罪。重点惩治发生在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登记、保管、使用、处置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以及利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侵犯农村集体产权、侵犯农民权益的职务犯罪。

12. 强化涉产权职务犯罪源头治理。结合办案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既支持企业和企业家创业创新谋发展,又引导企业和企业家依法规范经营。围绕国有产权、农村集体产权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重点领域,深入剖析典型案件和发案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结合办案,对产权保护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预防活动,积极运用检察建议、年度报告、专项报告等方式,督促产权登记、审批、监管、保护等部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改进产权保护工作,增强预防工作整体效果。

五、强化刑事诉讼监督,保障涉案产权主体合法权益

13.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加强对刑事立案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侦查机关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选择性执法等妨害产权平等保护的问题,加大对该立不立、不该立乱立等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监督纠正力度。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贯彻落实非法证据排除等办案制度,坚决纠正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漏捕漏诉、滥用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不当等侦查违法行为。对于因涉嫌犯罪被逮捕的各种所有制组织的投资者、生产者、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等,切实履行好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依法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14. 加强刑事审判和刑事执行监督。加强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判决、裁定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方面确有错误的案件,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和规范监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依法提出抗诉。加强对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涉产权案件生效判决、裁定的执行活动,发现人民法院执行财产刑过程中,存在应当执行而不执行,不应当执行而执行,非法处置被执行人或者案外人财产等侵犯产权违法情形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确保财产刑执行到位。依法保障各类产权主体在服刑期间的申诉权,防止其因申诉而被限制或者剥夺依法获得减刑的权利。对于犯罪的民营企业投资人,依法保障其在服刑期间行使财产权利等民事权利。

六、加强民事行政监督工作,多方着力促进产权保护格局形成

15加强对产权诉讼案件的法律监督。依法保障各类产权主体的申请监督权,规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的受理和审查程序,注重倾听当事人意见,畅通申请监督渠道,积极通过抗诉、提出检察建议等方式加强对涉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监督。加强对涉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执行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因不依法履行执行职责及错误采取执行措施、错误处置执行标的物、错误追加被执行人,致使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案外人等产权受到侵害的案件。加大对涉产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的监督力度,重点审查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通过以物抵债等方式损害案外人产权案件,督促人民法院依法惩治虚假诉讼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16. 依法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稳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突出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重点产权领域,积极运用诉前程序和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维护被民事、行政违法行为侵害的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积极探索对涉及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和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行为的监督措施,防止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对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侵害。

七、加强控告申诉、赔偿监督工作,依法化解产权矛盾

17拓展控告申诉工作模式。建立涉产权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引导当事人和解机制,积极推动建立社会帮扶、政府扶贫等化解矛盾机制,推动建立健全与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的衔接联动机制,引导当事人向调解组织提出调解申请,并根据调解情况依法作出相应处理。推动律师参与代理和化解涉及产权纠纷信访案件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有效解决产权纠纷。

18.依法办理涉产权保护的国家赔偿案件。坚持法定赔偿原则,保障符合赔偿条件的产权主体依法获得赔偿。支持人民法院对涉产权国家赔偿案件依法进行审理。依法办理检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刑事赔偿案件,积极履行赔偿义务,保障符合法定赔偿条件的产权主体及时获得赔偿。依法受理和审查产权主体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赔偿决定和行政赔偿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的案件,并依法提出监督意见。

19. 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打造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体系,为涉案人寻求法律咨询、权利救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对于涉案人的咨询与诉求,依照案件的进展情况进行审查,并将案件审查结果依法向涉案咨询者进行答复。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确保产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20.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产权保护法律政策界限和工作措施的研究论证、协调推进,加大保护和纠错力度。深入研究分析产权司法保护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加强业务指导与研判。对重大侵犯产权刑事犯罪案件、重大妨害产权保护职务犯罪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下级人民检察院对办案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请示报告,必要时由省院向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请示报告。

21.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参与党委牵头,人大、政府、人民法院共同参与的产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形成产权保护工作合力。对办案中发现的体制性、政策性等重大问题和事项,及时向党委报告。加强与纪检、审判、公安、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产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加强与各级工商联、相关行业协会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定期通报情况、共同开展调研等常态化机制,支持开展对涉及产权纠纷的中小企业维权援助工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企业人士等方面意见,增强产权司法保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九.多措并举,确保产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2. 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推进检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增强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积极推进乡镇检察室建设,促进基层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对于乡镇检察室在开展工作中发现的侵犯产权的贪污、渎职案件,各级检察机关要积极履职,依法惩治。

23 加强司法产权保护人才建设。把具有产权保护知识、经验的人才放在办理产权案件的第一线,坚持以年轻干部培养为重点,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专家型人才和业务骨干办理产权案件,突出司法办案的针对性与专业性。以检校共建为平台,吸收高校中具有产权保护深厚理论功底的专家学者作为检察机关办理产权案件的参谋顾问,提升整体司法服务水平和司法办案质量。

24. 加强法治宣传。充分利用检察机关宣传主阵地、两微一端、微电影、微视频等媒体平台,加强与主流媒体、重点商业网络和自媒体的联系协作,深入宣传解读党和国家加强产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报道检察机关工作部署、举措、进展和成效。重点选择检察机关依法纠正侵害企业产权的有重大影响的冤错案件典型,适时向社会公布,释放保护产权的积极信号,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强化社会信心。努力营造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制度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