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动态
白湖检察院举办第一期 “冶山论践”“对白·读书分享会”
时间:2024-11-2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学习型检察机关建设,提升青年检察干警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1115日,白湖检察院举办了第一期“冶山论践”对白·读书分享会”活动,全体检察干警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读书分享会旨在通过诵读经典、推荐好书、分享心得,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鼓励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在读书分享环节,检察干警踊跃发言,积极推荐近期阅读的优秀书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读书心得和体会。

院分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储贻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自传体小说《自我突围》,围绕亲情、求学、友谊、教育等主题,讲述了自己56载人生成长奋斗历程中的所遇所得、所感所想。从河南小镇淘气少年到清华学子,再到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再全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最后成为西湖大学校长。一次次身份转变的抉择,在人们看来似乎难以理解,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唯有不断的自我突破、砥砺前行。《自我突围》文笔朴实无华,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其中科研、“天坑”专业离我们很遥远,但其中蕴含的“理想的人生一定是拼出来的”却可以激励我们每个人。

李照元:一切虚幻的荣华富贵,最终不过是大梦一场,腐朽的封建末世更多的往往是情何以堪!人生如梦,万境归空,最终“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红楼梦》则将整个“梦境”上升到了审美的、社会批判的高度,是一部大规模写“梦”的作品。“梦”与现实的关系被曹公密密编织成一张宏大的网络,“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曹公之“梦”,是一个宏大的封建社会文学隐喻。

蒯多明: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的近50个精彩绝伦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朱玉顺:商朝的人祭文化,虽以残酷著称,却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文化心理的真实映照。它如同一面双面镜,既映照出人性的阴暗面,也折射出文明曙光初现时的混沌与挣扎。《翦商》不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激发着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它鼓励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不忘保持批判性思维,积极寻求更多元、更全面的历史真相。

分享结束后,院党组成员、检察长严国伟作了总结点评。严检指出,此次支部开展的读书分享活动是积极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学习氛围的充分体现,形式新、内容丰富,今后要让这种读书分享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希望不仅年轻干警要读书,各位领导干部更要用心读书,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读经典、看精品,在读书的过程中丰富文化内涵、逐步提升自我。读书分享活动为检察干警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形成一种人人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以及“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学习氛围,树立建设“学习型检察院”的理念,为院检察文化品牌创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