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明创建>>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
【全国助残日】安徽芜湖:大数据模型精准发现残疾救助对象
时间:2024-05-23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24年5月19日《检察日报》2版

检察助残在行动

一枝一叶总关情

编者按 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近年来,检察机关聚焦残疾人权益保护依法充分履职,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认真开展实地调查,用心倾听残疾人声音,“四大检察”一体履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使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安徽芜湖:大数据模型精准发现残疾救助对象

本报记者 王福兵

残疾人群体在维权中往往会面临更大困难,获得司法救助与综合援助的需求也更加迫切。2023年以来,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检察院通过开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获取残疾人员数据1.1万余条,精准发现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8名,均及时发放了司法救助金。目前,该模型已在芜湖市检察机关推广应用,该市繁昌区检察院已通过该模型办理涉残疾人案件6件,救助8人。

湾沚区检察院在办理残疾人司法救助案件时发现,由于残疾人群体行动不便、表达不畅、对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缺乏了解等原因,在获得司法救助以及其他社会救助中处于不利地位。为解决这些难题,2023年初,湾沚区检察院积极与区残联对接,调取了相关数据信息,在全省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中构建弱势群体救助线索筛查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比对碰撞、要素筛查等,排查被害人为残疾人及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为残疾人的司法救助线索。

▲湾沚区检察院针对一起残疾人申请监督的案件,检察官上门开展听证释法说理,到社区了解残疾人家庭情况发现司法救助线索,后期又给予了救助,并和残联对接给予就业培训。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不仅解决了检察机关残疾人司法救助线索发现难的问题,也让检察官有更多精力将残疾人司法救助向类案救助、多元救助延伸拓展。

2023年6月,湾沚区检察院通过模型筛查出残疾人胡某某司法救助线索,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数据比对,发现胡某某原刑事案件还有27名其他被害人,均符合司法救助条件。该院主动上门实地走访了解困难情况,一次性收集齐全部救助申请材料,第一时间将救助金发放到位。

▲湾沚区检察院发现胡某某原刑事案件还有其他被害人,均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并召开简易听证会。

此外,该院积极引入多方力量,牵头与残联、乡村振兴等九部门共同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同时打破单一救助模式,建立信息互通、就业援助、心理干预等互动机制,协调开展多元救助帮扶。截至目前,湾沚区检察院已向残联移送困难残疾人救助线索8件,实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