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张莉:为百姓健康安全提供优质检察产品
时间:2020-05-1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关乎百姓生活的大事,如何充分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其中,司法机关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 张莉 

全国人大代表张莉讲述食药安全,让人民群众省心放心安心

  今年1月,我先后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寄来的两封答复信,其中一封是对去年9月张军检察长来安徽调研时,我提出的“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一建议的回复。

  我的本职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主要是为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和执法依据。对于食品药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近些年来,检察机关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据我所知,仅2019年,就相继开展了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和“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最高检公开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就批捕涉及食药安全犯罪2700余件4500余人,起诉5900余件1万余人,全年办理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3.5万多件,还公布了食药领域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件近20件。非常之不易,也非常了不起。

  2018年,我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做好司法部门的技术支撑,这是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专业技术干部一直在研究和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上做了很多很深入的调研,也积极地履职尽责。

全国人大代表张莉讲述食药安全,让人民群众省心放心安心

  收到最高检的答复信我很惊喜 

  记得2018年全国人代会安徽代表团分组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我就建议检察机关应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当年5月,时任最高检副检察长李如林来安徽调研,我在座谈会上结合一年多来自己关注并参与处理的私屠滥宰和给生猪“注药注水”事件提出,单纯的行政处罚无法形成震慑力,必须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同时我还建议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要进行惩罚性司法赔偿。

  当时在座的安徽省检察院薛江武检察长非常赞同我的意见,说要通过办理一两个典型案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她还说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利用司法手段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这使我深受鼓舞。

  此后,安徽省检察机关在办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上有了很大突破,我关注的“注水肉”案件最终也得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让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一案件后来还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2018年年底,我很惊喜地收到了最高检给我的一封信,信中说最高检和张军检察长对我在全国两会分组审议和参加安徽省检察院座谈会时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并介绍了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情况,当年行政机关移送的食品药品类案件比上年增加了24%,有力地打击了犯罪。

  对于我提出的应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以规范网上销售药品行为的建议,最高检还与国家药监局、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了药品“净网2018”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通过网络生产、销售假劣药品案件,督办了一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典型案例。同时,建立健全了“两法衔接”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完善了食品药品监管领域“两法衔接”长效机制。

  找准危害食品安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最高检的回复,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和光荣,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履职两年多来,我先后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履职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检察院组织的开放日等活动,也列席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见证了我国最高立法机构立法修法的全过程。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我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又做了大量的调研,想利用多年来在检测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经验,竭尽所能地找出危害食品安全的每一个痛点、难点和堵点。

  2018年8月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在参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发现,随着畜禽养殖方式、消费模式的新变化,2008年1月1日修订实施的《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已经难以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其中法律规定滞后、与食品安全法衔接问题尤其突出,比如生产经营者防疫主体责任不明确,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较低等等。

  于是,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我领衔提出了修改《动物防疫法》的议案,得到了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的高度重视,被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今年4月26日,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

  在过去两年人代会上,我共提出了1件议案、13项建议,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就有1个议案和6项建议,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到农畜产品投入品的管理等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提出建议,以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农产品才是“王道” 

  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但归根结底是“产”出来的。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要“管”,更需要知道如何“产”,为老百姓提供绿色安全的优质农产品才是“王道”。

  去年全国两会前,我在我们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管理站的大力支持下,对加快推进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体系建设做了大量调研和走访,发现体系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农产品结构不平衡,市场占有率不高、不能体现优质优价,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监管队伍不健全,品牌宣传不够、保护意识不强等等。

  有鉴于此,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对绿色优质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我认为,要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可持续发展,要提高准入条件,严格审核认证,做好示范引领,加强智慧监管,通过政策支持,进一步开拓市场。绿色优质认证和监管涉及的部门多,农业农村、发改委、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必须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推动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还要加强宣传,形成社会关心关注的社会环境,为实现绿色优质加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农业农村部对我的建议予以充分肯定,还特别强调“针对注药注水肉、瘦肉精肉、走私冻肉,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司法、海关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9月7日,张军检察长来安徽调研,在与我们人大代表座谈时,他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要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把人民群众的期待落实到位,积极探索拓展公益诉讼办案范围和办案方法。我很高兴地看到,检察机关有诺必践,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供了许多优质的检察产品、法治产品。 

  最高检在给我的答复中还表示,将继续保持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持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强化综合履职,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也要以我的专业技术,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为行政和司法机关做好技术支撑,堵上食品安全治理的漏洞,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