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人民代表报》头版
原标题
一场为民履职的“双向奔赴”
——安庆市望江县积极探索“人大+检察”联动监督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刘佳
“古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让历史记忆又‘活’了过来。”4 月24日,站在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褒隐寺塔前,这座千年古塔秀气典雅,与附近青山相映成趣。经过9年的波折,褒隐寺塔重现古韵之美,这一可喜的成果,离不开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与县人民检察院的联动监督。
近年来,望江县人大常委会携手县人民检察院在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人大+检察”联动监督模式,在完善制度体系、畅通转化渠道、实现监督优势互补等方面凝聚工作合力,发挥出“1+1>2”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办理实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民声加速“变现”,实现双赢共赢。
出台文件
开启人大与检察的“双向奔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2022 年 4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主题,精心组织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要求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每人每月就民生实事问 题 至 少 提 出 1 条 意 见 建 议 。截至2024年4月,望江县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方面共提出代表建议21280 件。
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是检察机关以法治方式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全面履行公益诉讼职责,公益诉讼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22 年,该县检察院摸排公益诉讼线索 180 件,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108 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78 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30 件。
“从工作调研来看,代表建议和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聚焦重点和反映事项有相同之处,两者可以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梅生对记者说。
2023 年 5 月,望江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定》,从检察建议的制发原则和规范程序、被建议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贯通联合、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对检察建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提升“人大+检察”监督刚性提供制度保障。
2023 年 12 月,望江县人大常委会和望江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意见,规范了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的工作范围、办理流程,明确了衔接转化、督促落实和定期通报工作要求,为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围绕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等共同目标,人大代表通过提供案件线索、参加公开审查听证等方式帮助推进检察监督,检察机关则通过筛选代表建议、开展公益调查、发出检察建议、提起公益 诉讼等方式配合人大监督工作,通过协作配合,真正实现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的双向奔赴。”吴梅生说。
细化流程
让转化衔接更高效顺畅
两份文件出台后,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与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建立了常态化沟通联络、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交流会商重点事项,讨论研究年度工作,推动“人大+检察”衔接更加顺畅。
据了解,为推动衔接转化工作落实落细,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建立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明确专人加强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沟通联络,坚持代表建议和问题线索“一月一梳理,一月一移送”,对可能涉及公益监督领域的代表建议统一登记、集中管理、分析研判,作为线索储备,推动代表建议“案件化”办理。在具体办案中,望江县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双向转化、跟踪落实、及时反馈、接受监督”的闭环思路。2023 年,望江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公开听证、开庭审理和案件“回头看”等公益诉讼办案活动 100余人次。
针对检察建议中被建议单位不协助配合调查核实、对检察建议不接收、在规定时限内不回复、无正当理由不整改或整改多次不到位的,望江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听取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报告、满意度测评、开展专题询问等方式,紧盯问题整改落实。
2023 年3月,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某乡镇存在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工作进展缓慢,除治质量不高,疫木流失等问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结合查明的事实,望江县人民检察院立即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落实监管责任。但被建议单位对此理解存在偏差,对问题整改态度比较消极。
鉴于此,望江县人民检察院依托与县人大常委会的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将该检察建议同步报送县人大。所在乡镇人大代表陈结宏高度重视,并形成《关于加大除治松材线虫病力度的建议》。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对森林资源威胁极大,检察机关提出监督建议后人大同步跟进,进一步强化了监督效力,推动问题解决。” 陈结宏表示。
最后,在检察建议和代表建议的协同督促下,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落实整改,成立镇、村两级督查专班和专业除治队伍,有力推动了该乡镇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工作。
“2022 年以来,从 737 条代表建议中提炼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28 件,推动检察建议转化为代表建议 10 件,实现了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和公益诉讼办案质效双提升。”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琳说。
叠加融合监督
双向转化见实效
在探索建立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联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望江县人大常委会和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坚持把问题整改、长效常治作为衔接转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动解决个案背后的共性问题,将双向衔接机制优势转为社会治理综合效能,从而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望江县为滨江古邑,雷池故地、三孝故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面临了很多难题,褒隐寺塔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褒隐寺塔建于唐宝历二年 ,1982年被望江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古塔维修工作正式启动,因方案设计、施工工艺等问题,未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甚至对古塔的古朴风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望江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连续多年收到人大代表关于“褒隐寺塔修缮问题”的建议,为了推动古塔修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22 年,望江县人大常委会将此类代表建议汇总转交县检察院相关部门。
2022 年 3 月,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将代表建议和巡察中梳理出的线索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立案调查。7 月,县检察院依法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完善修复保护。为更好地协助和推动古塔修缮工程整改工作,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将对褒隐寺塔调查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送县委县政府。为此,望江县委召开常委会会议研究落实文物保护工作相关事宜。
资金短缺是修缮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 年 9 月,安徽省人民检察院赴望江调研,听取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关于这一公益诉讼案件情况汇报,现场了解到褒隐寺塔维修整改工作存在的困难后,随即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同时还将困难和问题形成情况报告,依托“府检联动”协作机制,从安徽省文物局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 50 万元用于褒隐寺塔修缮工程。
“修缮工程进展如何?”2023 年 2 月26 日,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对褒隐寺塔修缮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发现修缮工程仍未开始施工 ,整改工作无实质性进展,遂于当日恢复对该案的审查。4月13 日,在行政机关整改工作停滞的情况下 ,该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8 月 3 日,庭审当天,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以及部分行政机关代表120 余人现场旁听观摩。9 月13日,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
为跟进督促整改进度、力求最佳保护效果,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多次前往现场“ 回 头 看 ”,并会同县文旅体局多次召开推进会、技术交底会,反复论证修复方法和技术标准 ,确保最大限度保护文物本身价值。如今的褒隐寺塔经过专业修缮后重现风华。在望江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公益诉讼实地调研时 ,当 地人大代表及群众纷纷点赞 。“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双向发力,让公益守护的成效更加突出,褒隐寺塔的成功修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未来的工作中,人大+检察’的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望江县人大常委会监司委主任孙文霞说。
据了解 ,相关建议转化办理过程中,望江县人大常委会邀请县人民检察院参与人大相关视察调研,县人民检察院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听证等,充分凝聚双方共识,推动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同向发力、协同推进。对于社会影响较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以及县人大常委会和县人民检察院会商形成共识的重点监督事项和工作任务,通过双方依法履职,凝聚监督工作合力,为望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探索建立‘人大+检察’联动工作机制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现实需要 ,通过两种监督的有效衔接 ,充分发挥各自职权优势 ,互相促进 ,互为补充 ,形成监督合力 ,增强监督实效 。”吴梅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