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农业大学教授 马晖玲:
《喜鹊》剧中的小主人,她有着喜鹊一样清脆甜美的歌喉,因为渴望友情,小喜鹊被心怀不轨之人诱骗,被对方要挟、步步紧逼,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检察官叶莺拯救了她。《喜鹊》这部剧以检察官的视角为切入点,聚焦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等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以案为媒、以点带面,既展现了人民检察官秉持“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的理念,高质效办理每一个涉未成年人的案件,又深度梳理了未成年人犯罪和被伤害背后的社会、家庭、教育等动因,同时用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将司法和人文理念有机融合,唤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关注,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所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历来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在思想性上,广播剧《喜鹊》的创作背景具有现实意义,是“抓前端、治未病”的典型案例,这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以司法保护促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协同发力,来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播剧《喜鹊》听后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马晖玲教授还和她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团队一起收听了广播剧《喜鹊》,并积极探讨这部广播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