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国模范检察官、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宣城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周会明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根据中宣部的安排,最高检新闻办最近组织中央媒体赴安徽对周会明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自2月27日起,中央主要媒体陆续刊播了相关报道,现予以转发,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讨论。今天,转载第一篇——检察日报头版头条文章:《用忠诚和奉献把时光雕刻成信仰》。敬请持续关注!

  

  详细报道如下

  

  深情的人,往往不动声色。

  安徽省宣城市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周会明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从别人口中,总能听到关于他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有英雄般的赫赫战绩,也有令人动容的温情时刻。这些故事或来自雪域高原,或来自江淮名城,横跨周会明生命中近30年的从检历程。然而,我们却再也没有机会听他亲口讲述了。2018年1月12日,周会明积劳成疾,猝然离世,年仅53岁。

  2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安徽省委在合肥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追授周会明同志“全国模范检察官”“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周会明用尽一生诠释忠诚和奉献,把时光雕刻成了信仰。有限生命,无限绽放,姿态万千,深情未变。

  

  雪域高原上最值得品味的时光 

  

  “那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品味的时光。”周会明生前这么描述他的5年援藏经历。

  2011年,安徽省检察院要选派一批检察业务专家支援西藏,当时任合肥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的周会明第一个报了名。之后,他作为安徽第一批援藏业务专家,在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山南分院(现为山南市检察院)一干就是5年。

  在山南工作期间,周会明带领检察干警查办了山南第一个处级干部、第一个厅级干部、第一个少数民族处级干部,实现了山南职务犯罪查办工作的三个“零突破”。

  周会明业务能力突出,得到了一致好评,但他深知检察事业仅靠一人力量远远不够。在山南,他带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有效缓解了当地检察机关办案力量薄弱的窘境。

  2013年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2件,2014年 29件,2015年 34件,2016年34件,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周会明和他的“铁军”敢于担当、潜心办案,用辛苦付出换来的“清廉山南”。

  “会明,留下来吧,再带一带我们的队伍,山南需要你。”第一个挂职期满的时候,山南市检察院领导恳切希望他再留任三年。“我觉得我的身体素质比较好,也很希望自己能继续留在山南检察,我的家人也毫无保留地支持我。”周会明选择了留在山南。

  陆健原来在合肥市检察院工作,也被安徽省检察院派到山南,后来他正式调到山南市检察院工作。“来了,就好好为山南市检察院干几件事,不愧于人家称我们为‘专家’。”至今,陆健仍然记得自己刚到山南时周会明说的这句话。在山南市检察院干警眼里,前去挂职的人都是业务精英,他们都称之为“专家”。周会明做到了,也成了援藏检察官们的榜样。

  除了办案子和带队伍,在山南检察机关工作的这些年,周会明还做了很多事:凭一己之力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山南置办了近20万元的办公电脑;从自己的工作经费中给当地错那县卡达乡支援了3万元基本建设费用;帮助山南检察机关建立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并完成了软件培训工作,提升了山南检察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给咸阳民族学院藏族班困难学生援助了1万元生活费;蹲村驻点,翻山越岭为缺水地区寻找饮用水源……

  去过山南的检察干警都说,在那里,一说是安徽来的,大家都会说:“那不是周检的同事吗?”然后,滔滔不绝地讲周会明的故事,在哪里资助了藏族孩子,为哪里的藏族群众解决了生活困难……

  2016年下半年援藏结束,周会明回到了原单位合肥市检察院;2017年8月,他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宣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在一次提审途中,周会明和宣城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助理杨凌路过一个乡镇时,突然感慨:“在你们看来这里可能发展得不是很好,但是这里比山南整个城市都要好,不知道山南什么时候才能发展成像江南这样。”

  一朝援藏情,终身援藏心。周会明对藏区人民和检察事业的深情成了他离开西藏后心底永远的牵挂。

  

  近30年“老检察”磨炼剑胆琴心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草叫“尖毛草”,前期生长缓慢,半年只长一寸,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等到雨季来临,几天时间便可长到两米左右。在合肥市检察院检察长胡胜友看来,用尖毛草来形容周会明再合适不过了。

  “他在西藏工作突出,大放异彩,并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他在合肥市检察院的岁月让他沉淀、积累了很多。”胡胜友告诉记者,周会明1988年到合肥市检察院工作时刚大学毕业,一般大学生都选择到省直机关工作,到市检察院的极少,而他自愿扎根基层,一干就是20多年。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合肥市检察院公诉科担任内勤工作,每天负责对报送来的案件进行初审。”据陆健回忆,审查案卷时,只要是有周会明签名的讯问笔录,质量都特别好,规范且要点突出。“他办的案子几乎没有退补的,是我心中的‘侦查能手’。”陆健毫不吝啬对周会明的夸赞。

  不仅业务素质过硬,周会明的“金点子”也不少。“他对如何能在两三年之内实现人才援藏的战略规划思路很清晰。”安徽省检察院干部处处长杨勇介绍,安徽省检察院关于人才援藏的计划,大量吸收了周会明的建议。2013年,周会明提出两地业务中层干部互相交流、学习取经,经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周会明到宣城市检察院任职后,顾不上好好适应新环境,马上就开始全心投入工作。

  “刚得知周检分管我们工作,我就收到了他发来的一条微信,是最高检发布的一条关于智慧检务建设的消息。”宣城市检察院案管中心主任汤军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这条信息。“我平时喜欢清理收藏夹,但这条一直留着。”在汤军看来,这条信息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帮他理清了工作思路,也提醒他时刻牢记工作职责和使命。现在,宣城市检察院是安徽省案件评查软件试点院,智慧检务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作为一名员额检察官,周会明一直战斗在办案一线,用他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着身边的干警。一次提审之前,杨凌告诉他,现在没有便携式打印机,这次提审可能要手写了。“不行!提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文书打印效果好,效率也高,打印机我给你扛!”周会明就这么一路扛着笨重的打印机到了看守所。

  回去没过几天,杨凌就发现多了一台便携式打印机,是周会明申请来的。“这就是我亲自办案的意义,不深入到一线就不知道一线干警的困难。检察机关也要与时俱进,现在科技发达,我们也应该尝试远程提审,关注科技发展。”周会明办案注重效率,也十分讲究策略。

  提审结束,看了审查逮捕意见书,杨凌在数额方面与周会明产生分歧,她犹豫着给正在开会的周会明发了短信,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杨凌收到了回复:“你说得对,就按你的来。”在杨凌心里,周会明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领导,“我心里很忐忑,没想到他很认同我的观点。”

  在工作中锱铢必较,为了一张税票证据,翻遍小山一样的几大麻袋材料;因为一个同步录音录像光盘没有封口,马上要求问清楚是哪个环节开了封,并打电话通知基层院检查所有光盘……看似很小的事,只要影响到规范司法,周会明绝不含糊。

  杨凌的桌上还躺着一本未装订完的卷宗,这是周会明办理的最后一个案件的卷宗,而需要他签名的地方,空白再也不能被填补。

  

  铮铮铁汉胸怀侠骨柔肠 

  

  远离家乡,最挂念的就是家人,最需要的也是家人的理解支持。到西藏挂职时,周会明家有身患高血压的老母亲、面临高考的女儿、工作忙碌的妻子,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这是他的理想,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的妻子曹菁说,周会明第一次提出要去援藏的时候,家人都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但是第一个挂职期满,周会明提出要继续留任时,曹菁犹豫了。“听医生朋友说起过,西藏待久了会影响身体健康,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但是他说山南需要他,我们最终还是选择支持他。”曹菁又一次选择做丈夫的坚实后盾。连79岁的老母亲也表了态:“为国尽忠第一,我支持他继续留在山南。”带着家人的深深牵挂,周会明又一次出发了。

  周会明的母亲是一名拥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日夜思念独子,却从不轻易拿起电话,害怕耽误他的工作。“老母亲在家不幸突发脑梗,她硬是不让家人打电话给我,过了大半年回家,才知道母亲的病情……”据与周会明熟悉的人描述,说起家人,他总是红着眼睛,铁骨铮铮的汉子,把头侧到一边,倏地双手拭目。与家人相隔千里,他最想念的,是母亲熬的小米粥。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对周会明来说,感冒药像口香糖一样时刻备在口袋里,因为一旦生病很难痊愈。这些他都没有告诉过家人,只说自己在那边一切都好。

  “有次他回家休假,时间比较长,事后才知道是因为感冒需要调整。”曹菁很担心丈夫的身体状况,要他去医院检查,但是他总安慰家人说,自己身体好得很,还能在西藏干好几年。

  “他回家从来不谈工作,大多数是聊孩子的学习成绩、母亲的身体状况。”连周会明的家人都是从媒体的报道中,才一点一滴了解了远在雪域高原的这些年,他克服了怎样的恶劣条件,付出了怎样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怎样的骄人成绩。

  “看,你爸爸这张照片好神气,好潇洒。”周会明走后,曹菁经常拿着照片对女儿周宇虹说,全当爸爸还在西藏,还在那片土地上工作。

  周会明的女儿周宇虹如今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和爸爸一样,选择了法律专业。在她眼里,周会明是个普通的爸爸,不太会用言语表达感情,不会像妈妈一样嘘寒问暖。偶尔打电话也多半会问有没有好好学习看书、锻炼身体之类。

  有次,周会明和同事开车从西藏回家,路过女儿就读的学校来看她。“同行的叔叔说,不要觉得你爸爸不关心你,他一路上都在说马上要见到女儿了,很开心。”讲起往事,周宇虹红了眼眶,她说虽然爸爸不善言辞,但并不是感受不到他的爱。

  对家人,周会明疏于陪伴,他将更多的爱给予了身边每一个同事、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

  在西藏熬夜十分耗费体力,但是不管多晚他都陪着一起办案的干警工作,干警什么时候休息他就什么时候休息;米饭很难蒸熟,周会明就把自己的高压锅送给了当年刚到西藏,还不适应环境的同事,唯一一台制氧机也送给了生病更需要的人;同事偶然提起单位的驾驶员重病需要医治,他二话不说便把自己被评为“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的奖金全数送到病人手中,为了不影响病人,进家门没来得及坐下喝口水就离开了……

  在周会明生命最后的日子,曾经一起“战斗”的同事到病房看望他,一向情绪稳定的他霎时激动了,两行热泪代替了所有表达。

  周会明一生仗义,为同事朋友称颂。在他宣城市检察院的办公室里,一整面墙的书架正中摆着一张他在山南市检察院与干警的合影,站在中间身着检服的周会明一手搭在左侧干警的肩上,脸上笑容如格桑花般灿烂,看上去精神十足。

  办公桌上的日历定格在2018年1月1日,周会明的笔记本上还写着2018年的工作部署安排……

  

  

  来源丨检察日报

  文字丨闫晶晶吴贻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