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杂志刊物>>廉政风云>>本期聚焦
聚焦预防GDP
时间:2013-06-20  作者:曾亚波  新闻来源:  【字号: | |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听取南京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林志梅有关职务犯罪预防的主题发言后,习近平说:“志梅同志讲得好,职务犯罪确实使我们的损失很大。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我很以为然。”

  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搞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预防GDP体现在哪些地方?如何客观评价预防GDP的重要性?如何进一步拓展预防GDP?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预防GDP:润物细无声

  预防工作并不是只体现在直接的预防职务犯罪这一个环节,它既包括阻止犯罪,也包括减少违法犯罪等环节。犯罪的阻止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完全阻止,二是部分阻止,三是延后阻止。第一种情况是违法犯罪行为在案发前被纠正、挽救。如某区检察院针对查办的一系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与该区卫生局共同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推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广泛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共有41家医院170余人主动上缴“红包”300多万元,其中院长39人、副院长7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挽救性预防,这些人迟早将落网,而他们继续留在原有的位置上必将产生更为严重的腐败。后面两种情况跟第一种情况不一样,是有犯罪行为最终要发生,但已经被拖延、削弱,这里面同样体现了预防的效果。因为预防不是万能的,不能因为有犯罪就完全否决预防的效果。

  上述三方面的阻止效果有时并不可能看得很清楚,更多的预防效果是体现在可以看得见的生产力部位。

  犯罪的阻止:防止毁灭GDP。毁灭GDP至少包括两部分:一是干部培养巨额成本的归零。习总书记在肯定预防工作时讲了一个例子:培养一个干部的花费,远远超过培养一个飞行员。二是因干部腐败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每一个倒下的干部,都会造成超过其培养成本数倍的损失。所以一定要提前预防关口,在其发生质变之前就尽力阻止量变的叠加。通过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以及联合其他部门和社会机构参与的共同预防,最大限度地阻止犯罪特别是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就是在挽救GDP。这也是我们检察机关常常引以为豪的预防效果。

  直接的节约:省减支出GDP。预防职务犯罪可以从身边点点滴滴的节约看出效果。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开“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如果在具体执行中,我们不能成功阻止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巧立名目、变通方案搞违章建设、增加人员、扩大开支,那么预防工作就没有落到实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就能杜绝违反“约法三章”之现象。3月19日,中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就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预防威慑作用。

  决策的纠偏:引导提升GDP。我们常讲,决策腐败是最严重的腐败和浪费。特别是一些问题干部,为了一己私利,常常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在决策中草率定论、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如武汉海关原关长、党组书记莫海涛,未经集体研究,违规同意武汉丰润保税仓库设立“无库址、无面积、无设施”的虚假仓库,造成国家关税、增值税损失4.92亿元。如果预防工作能将干部权力装进“笼子”,通过建立健全硬性规章制度,使这些败家子不能够绕开集体决策和必要论证,既能防止巨额GDP流失,还能促进提升正向的GDP。

  漏洞的堵塞:防止流失GDP。无论是政府的预防腐败局还是检察机关,预防工作做得最多的一个方面,就是帮助涉案单位整章建制。一个单位出了问题,亡羊补牢是必须的。预防,就是要杜绝类似问题再度发生,以及问题发生变异的新品种。

  绩效的提高:运行增收GDP。我们搞预防工作,最终目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可以促进政府各部门、各岗位以及各项事务运行的效率,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益就会大为提高。当前一些地方探索的预防工作渗透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系统工程中,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未来也有可能成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如何将预防引入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正是制度反腐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

  榜样的力量:优化人力GDP。人力资源的培养是重要的GDP资源。除了上文提及的干部培养成本问题,优化人力资源,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甘当表率、树立榜样,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以林志梅为例,她对自己的要求就很严格,从来不在出公差的时候游玩。“我天天搞预防工作。如果我出去玩了,干部们会说‘你林局长不也是公私兼顾?’”预防必须从自身做起。一个腐坏的干部,必然带坏一批身边人,而一个勤政廉洁的干部,也必然影响和激励一大批人忠于职守、报效祖国。所以对预防功效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与犯罪的直接斗争、制度建设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锻塑干部的灵魂、净化全社会人们的心灵。这样的GDP是无形的,也是最可贵的。

  预防GDP:盲从要不得

  我们常讲,发展经济需要GDP,但又不能盲目追求GDP。尽管习总书记表示对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很以为然,我们具体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也不能自以为是,从此飘飘然。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同样需要多做基础工作、幕后工作,淡化GDP情结。

  预防GDP:不可一蹴而就。预防所产生的GDP是潜移默化的效益,不是工业生产经营中那种只要投入了很快就能产出的直接效益。所以不能刮一阵风、搞一刀切,甚至吹浮夸风。个别地方为了造大影响、树立典型,不切实际地将本不属于预防工作的效果,或者模棱两可的间接效益硬说成是自己的功劳,十分要不得。

  预防GDP:评价标准不一。在不同地方开展预防工作,因着力点不同,所产生的效益评价标准也有区别,预防GDP并不是一个随便就可以拿来比较、炫耀的东西。如预防职务犯罪“进机关”,需着力提高国家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能力和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意识、法治思维水平;“进企业”,要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廉洁从业;“进乡村”,看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学校”,要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目标;“进社区”,则致力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预防GDP:需要联合打造。预防工作仅靠检察机关一家单打独斗是很难做大做好,必须实现预防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齐头并进。目前,全国有20个省2508个市县成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预防工作社会化大格局。但最关键的是检察机关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动员社会力量唱响“大合唱”。在南京,检察机关开展的“争创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活动,全市1200多家单位积极参与,几乎涵盖了南京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活动参与面之广、影响力之深,属全国之最。

  预防GDP:发展无极限

  GDP可以视为一种成绩进步的标志,但GDP没有终极的目标,预防GDP更是如此,它是因时、因地、因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目标。未来,预防GDP也具有非常广阔的拓展空间。

  ——向人民群众要GDP。预防是专门机关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的工作,而这个特定人群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不可能都为专门机关所掌握,但他们生活在群众中,理应接受群众的监督。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我们要把预防工作的重点转到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事件上,体恤民情、了解民心、保障民权,预防工作只有“接地气”,才能出效益。

  ——向管理创新要GDP。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不断有新生事物、新生项目诞生,它们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预防机关联合有关部门及项目业主单位,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今后的预防需在一事一议的基础上全新升级,实现预防与具体项目管理的有机融合。2012年12月,高检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与神华物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建设研究。检察机关通过对企业权力运行结构、公司管理制度的全方位考察和技术性分析,构建一套系统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廉政管理制度,这将是一个全新的预防GDP生长点。

  ——向科技文化要GDP。既然预防工作是一项净化灵魂的工作,也就离不开文化的熏陶,没有文化的预防将是走不远的预防。加强预防文化创建,将使预防GDP效益倍翻。各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要进一步创新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和法治宣传的方式和内容,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吸引力。如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依托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犯罪预防实践基地,尝试将职务犯罪预防、一般刑事犯罪预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探索预防新模式,提高未来国家工作人员群体对职务犯罪的免疫能力。文化预防的形式亦须创新。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搭建全新的警示教育和预防宣传的新载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