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省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所作的关于全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自2015年7月开展公益诉讼试点以来,安徽检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和法律规定,大力推进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工作有显著成效,创新有突出亮点,成功打造了加强公益司法保护的“安徽样板”。
薛江武代表省检察院向会议报告了公益诉讼工作情况。三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各项数据稳居全国前列。累计摸排公益诉讼线索3403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132件,其中诉前程序1907件,提起诉讼225件。4件案件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4个“全国首例”起诉案件受到广泛关注,被高检院记个人一等功一人、集体二等功一个。
薛江武报告说,三年来,全省检察机紧紧抓住“公益”这个核心,聚焦法定领域,强化线索摸排,严把案件质量。已提起诉讼的225件公益诉讼案件全部在规定范围内。法院已经审结的116起公益诉讼案件中,93件判决支持检察机关诉讼请求,18件调解结案,5件因起诉后行政机关及时整改,检察机关依法撤回起诉。
报告指出,公益诉讼工作的顺利开展,始终离不开党委坚强领导和相关机关、组织的支持配合。据统计,全省检察机关共向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公益诉讼工作123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支持检察公益诉讼的文件6个,各级政府出台支持公益诉讼的文件35个,全省检察机关与相关行政机关会签文件64份。李国英省长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政府系统“坚决拥护、支持和配合这一制度的实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支持公益诉讼的指导意见,推动形成了良好工作环境。
报告显示,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检察机关共督促修复被毁耕地、林地、湿地2028.9亩,挽回被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案值8012.7万元,督促治理被污染水源地2717.5亩,督促清除各类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146.8万吨,督促关停整治污染企业101家,督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4.4亿元,督促收回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国家补贴资金等国有财产权益价值2.3亿元,督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54吨。
28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公益诉讼工作情况报告,就报告中若干具体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对报告内容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报告“工作总结到位,问题讲的透彻,提出的对策很有针对性”。他们同时也指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安徽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能在全国打造成“安徽样板”,成绩可谓来之不易,检察机关要总结现有经验,补足短板,更好履行这项职责。
文图:王福兵